- Jan 11 Thu 2007 00:05
綾辻行人 殺人時計館(1991)
- Jan 10 Wed 2007 19:03
Apple iPhone
- Jan 10 Wed 2007 17:34
松本清張 點與線(1958)
松本清張(1909-1992)這一位日本的國民作家,開創了戰後推理小說社會派的先河。不過很奇妙的是,在之前我對松本清張的小說完全沒有興趣,其中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在「社會派」這三個字上,看到這三個字,就讓我毫無理由地聯想起了「沉悶、拉雜」這些字眼(我真的不知道我為何會這樣想!)。從英式古典推理的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 到美國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1905-1971,1982),而我的英文名字Ellery還是從這一個身兼偵探與小說家的身上來的。
日本的推理從江戶川亂步後到現在,可以說與歐美的推理小說是齊頭並進的,不過或許是受到了詹宏志的影響,他在當時策劃謀殺俱樂部的時候,為了推廣這一個企劃「推介歐美150年來的101本具有歷史地位的推理小說」,曾在市面上發行了一本英國「謀殺之王」柯林.德克斯特(Colin Dexter1930-)的「昆恩的靜默世界」(The Silent of Nicholas Quinn,1977),隨書附贈了一片談話光碟,裡面他提到「我最欣賞的日本作家是土屋隆夫(1917-),其他的作家作品跟歐美的推理小說,還有一段距離......」。聽到了這一段話,我的心裡面就產生了一個微妙的變化,把其他的作家歸納入不值得一看的範圍中。雖然期間在大學的時候曾經不停的西村京太郎(1930-)的一系列鐵道推理小說,但是就沒有想要看松本清張的砂之器(砂の器,1961)、點與線(点と線,1958)這些備受推崇的社會派小說。
- Jan 09 Tue 2007 20:46
殊能將之 剪刀男(1999)
獲得了日本第十三屆梅菲斯特獎(Mephist Prize)的殊能將之(1964~)所寫出的這一本「處女作」剪刀男所敘述的是一個具有人格分裂症的連續殺人犯,在想要犯下第三件罪行的時候,竟然發現想要殺害的那一個女高中生竟然被別人先下手為強。說先下手為強可能還不夠構成震撼的效果,令他衝擊的是,那一個女高中生被殺害的方式竟然跟他殺害前兩個人的手法全然相同,都是在先勒斃被害者後,再將一把剪刀給刺入被害者的喉嚨旁。很明顯的嫁禍手法,這時對那一個「模仿犯」與被害者女高中生產生興趣的「剪刀男」便下決心要將這一個冒牌貨給揪出來(雖然其中的最主要理由並不是要為自己洗刷冤屈)。
- Jan 07 Sun 2007 19:44
島田莊司 斜屋犯罪(1982)
現在才來讀島田莊司(1948~)的這部斜屋犯罪( 斜め屋敷の犯罪,1982)好像有點晚了許多,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接觸到島田的小說是在皇冠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系列作品才開始,然而其中卻沒有這部;另一個原因就是過去曾經由「台灣英語雜誌出版社」所出版的這部中譯本,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說是絕版的作品,如果不到圖書館去借閱的話,在市面上可以說很難買到。這也是我拖了這麼久才看的原因之二。
看完了這部在往後對「新本格」館系列有極大影響的推理小說後,真的對島田的想像力大大的佩服。雖然我個人覺得在裡面的第二個詭計可以成功而感到有點不可思議。
- Jan 05 Fri 2007 14:17
二階堂黎人 恐怖的人狼城 德國篇(2006)
- Jan 04 Thu 2007 23:25
出發......來去花園城市 Singapore Part Fourteen
從克拉碼頭上岸之後,我們搭上了等候在路旁的小巴,往前推進到小印度(Little India)吃聽說蠻有名的「拉茶」與「薄餅」。拉茶喝起來就像是奶茶一樣,不過聽說製作的過程蠻繁複的:用兩個裝了茶的容器,將其中一個拿高到30~40公分的高度,然後倒入下方的容器,如此反覆十餘遍,將茶的濃度給越拉越濃後就成了「拉茶」。而薄餅吃起來的感覺就像是沒有加了蔥、蛋與油的「蔥抓餅」,可以加入糖或是咖哩調味,用手抓起來後一絲絲地,搭配著拉茶喝。
- Jan 04 Thu 2007 19:35
預計一月底前修好海底電纜
根據Yahoo!奇摩新聞報導指出
- Jan 04 Thu 2007 18:20
買了一張彩劵
- Jan 04 Thu 2007 02:21
洛基:勇者無懼(Rocky Balbo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