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圖按我>

這個星期天,還是上個星期天?如果以口語的說法,應該是上個星期天,但是如果以實際的算法,應該是這個星期天。反正就是2007年6月3日,剛好就是星期天。

這一天早上起床後在家裡看自由時報,在自由廣場的地方看到李筱峰教授的一篇文章<史蹟不僅是記憶,也是證據>裡面提到了原來桃園竟有一個全台灣保存的最良好的桃園神社。位在虎頭山麓的桃園神社,在光復後改為桃園忠烈祠,在一遍戰後的去日本化運動中倖存下來,成為了全台保存最為完整的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之一。

對於出生於斯(我出生於龜山)、生長於斯的我而言,竟然完全不知道有這一個地方,加上我畢業的中壢高中本身的前身也是中壢神社的所在地(如今的銅馬雕像所在處就是神社的遺址),對於桃園有一個這樣的神社可以參觀,覺得非常興奮;想起了去年去金瓜石的時候,曾經爬上黃金神社的遺址一覽,殘破的景象,有種唏噓然的感慨,此時可以看到完整的神社,便連忙上網查了交通,騎著摩托車就往虎頭山方向騎去。

經過了虎頭山公園入口、桃林鐵路與桃園高中後卻還是沒有看到相關的指示牌,正想著可能的所在,突然間靈光一閃,想起了網路上對於神社所在的描述不外乎:偏僻。便順著往環保公園的路線騎上,總算在路旁看見了桃園縣忠烈祠的立碑。


<桃園神社社務所:所上的門牌。原圖按我

位在桃園市成功路三段200號的桃園神社,始建於西元1938年,隨著太平洋戰爭日本戰敗退出台灣,國民黨政府接手後,於西元1946年改為新竹縣忠烈祠,並於西元1950年桃園設縣後,更名為桃園縣忠烈祠。現為三級古蹟。


<石燈籠 原圖按我


<鳥居:本想著桃園神社應該是木造的鳥居。 原圖按我

石燈籠、鳥居、銅馬、高麗犬、手水舍、拜殿與本殿等與其他台灣各地殘留的神社相比,桃園神社的各式建築保存的實在非常之完整,也是除了日本本土外,保存最為完整的神社。雖然在1972年因台日斷交所頒布的「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讓台灣各地的神社遭拆除一空,當然桃園神社也不能倖免;但在地方有識人士的奔走下,重新於1986年開始整修的工程。1994年訂為三級古蹟。


<銅馬 原圖按我

這座銅馬,在中壢高中,我的母校正門口也可以見到,只是完整的神社規模已不復見矣。


<高麗犬(或稱貊白犬、唐獅子)。 原圖按我


<手水舍:走近一看,已經沒有水流出了,上面還散佈著垃圾的"遺蹟"。 原圖按我

從分隔神界與人界的鳥居進入後,在左手旁可以見到手水舍,前方是一道數十級的階梯通往本殿,右手邊是神社社務所。人不是很多,但是卻看到有一對看似新人打扮的情侶正在前方拍攝"婚紗照"。前進一看,原來是日本Colsplay的愛好者,穿著喜愛偶像的衣服正在這裡拍攝攝影照片,真的是誤會大了,本來還想著"現在的新人真的很有勇氣,戴著紫色的假髮拍攝婚紗照。"原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中門向下看:前方就是階梯、鳥居與參道。圖中頂著紫色、藍色頭髮的Colsplay,還以為是新人來拍婚紗照呢。 原圖按我

說真的,這裡如果拿來拍攝婚紗也是很好的取景之處。我們桃園人也不大好大老遠跑到東海大學去拍照吧(況且現在還要收三千塊的清潔費)?如果說普通的景點已經太過俗氣了(因為太多人用了),想要在人生重要一刻的留影於比較獨特的地方,我想這裡真的是不錯的考慮地點。


<原圖按我

進入本殿一看,感覺跟心目中的忠烈祠大相逕庭,非常荒涼的感覺,除了拜殿前朱立倫當選縣長後所掛的牌匾非常新之外,其他的都是具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匾額,雖然回想起忠烈祠歷史,也可以釋懷,但是卻發現拜殿中的景象,與我在網路上搜尋到的2004年某位網友所照的照片完全一樣,不論是擺設、香案上的香插的方式或是放置在旁的宣傳看板。好像很久都沒有整理過的感覺呢。

忠烈祠的主祀對象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劉永福與丘逢甲之遺像,只不過個人在閱讀歷史的經驗中,為何在最後關頭"落跑"到大陸去的劉永福與丘逢甲可以是台灣的民族英雄?實在讓人想不通。在拜殿的兩旁可以看到許多抗日英雄的牌位,但總覺得與其他台灣各地的忠烈祠相比較,此處真的規模不大。


<拜殿 原圖按我


<本殿:以檜木為主要建材,採用"干欄式"建築結構,不僅通風,還可以避免白蟻的啃食。 原圖按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射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